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新闻中心

演讲比赛稿件选登

时间:2019-12-18 18:22:51 浏览次数:0

与九队共成长 做最美地质人

华辰宾馆 王小燕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煤炭是古代植物化作能量、积聚力量的化身,“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为了我们的温暖和光明,不辞辛劳、舍生取义。于谦笔下,煤炭这黑乎乎的家伙,变得万分亲切,值得众人咏颂。

  说来,我也算与煤炭有缘:在我国煤炭大省——山西,我度过了快乐充实的四年大学时光,2011年毕业,参加第一届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让我再次与煤炭结缘,加入一四九队的大家庭。正如歌里所唱: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便一眼万年。来到煤田地质系统,成为一名地质人,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积淀、经验的积累,还有乐观的心态,强大的正能量。正如诗中所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接触着一个个可爱的地质人,聆听着他们背后的故事,眼眶湿润了一回又一回。

  山谷、帐篷、罗盘、地质锤,是我们地质人的标志;踏遍青山人未老,建功立业在深山,形容的是我们地质人;天为被、地为席,身背样品,暮色苍茫晚归来,是我们地质人的常态。“天地生人,生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有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一代代煤田地质人投身地勘事业,在地质找矿中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他们远离繁华都市,告别温暖家庭,头顶烈日、脚踏寒露,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的一生;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响亮的口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他们质朴勤劳、无私无畏,他们的生命有着不一样的颜色和气息。

  时光飞逝、岁月无声,我们引以为傲的一四九队已经走过了60个春夏秋冬。60年能有多久?60年前还躺在襁褓中,如今已是历经沧桑的花甲老人。是的,60年的成长路是漫长而又难忘的,九队走过的这六十年,有过风霜雨雪,有过荣誉鲜花,更满含着每一位九队人对煤田地质事业永不改变的深情。我们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是习总书记人生经历十分重要的起点,七年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无疑是他人生中宝贵的一段。转眼间,也已是我来九队的七年。这七年,是我人生最美丽的年龄段,是我与九队同成长、共进步的七年,是我人生事业奋斗的七年。

  走进地勘行业,走近煤田地质人,我所了解的地质人和他们的故事,震撼着我的心灵、洗涤着我的思想,每一个小人物都隐藏着大故事。有一对夫妇,在野外工作中妻子不幸染病,碍于当时环境不便,顽疾不能及时救治,他们失去了做父亲母亲的机会;有一个“疯子”,两个月钻进深山老林不出来,只为寻找心中的宝藏;有一位大学生,踏遍平凉的沟沟岔岔,用脚步丈量高山、用双手触摸大地,直到满脑子勾勒出走过的角角落落。煤田地质人的生活是简单朴素的,但铮铮男儿豪情万丈,自当为人类发展挥洒血汗。作为地质人的妻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思,仿若走西口立在沟头的女人,定格的眼神飘向远方,人比黄花瘦;作为地质人的家人,她们又是幸福的,因为她们的丈夫为我省地质找矿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真正的铁骨男儿。丰硕成果的背后,故事平淡感人。五年前,单位老常退休的场景历历在目,谈及在九队38年的工作生涯,他感慨万千:曾经十年地勘主业的萧条,大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有人去养牛,有人卖红薯,有人摆地摊……如今赶上了好时候,收入年年攀高,日子红红火火,真可谓,酸甜苦辣、乐在其中。退休后,“老常”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陪陪老母亲和妻女,因为自己深知亏欠得太多太多。虽然他已经离开了单位,但他留给我们的也有太多:每天中午给母亲的一个电话,工作岗位认真的眼神,还有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兢兢业业……

  特别想用“最可爱的人”去形容我们默默奉献的地质工作者们。曾经没有深入地了解他们,直到亲耳听到他们艰辛的经历,直到我亲密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外出,我才觉得正如有位记者感叹的那样,地质人太值得我们赞美了!早上踏着露水出去,中午只能啃干馍片,晚上又摸黑回来,累得前脚倒进帐篷、后脚就鼾声四起;大家远离家乡和亲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地探索着、测量着;每每遇上刮风沙尘或是雨雪天,我的心就不自觉地揪起来,想着他们有没有穿暖,是否饿着肚子,有没有回到大本营?听到他们回来的消息,我既兴奋又心酸,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见到日夜牵挂的他们了,可看到他们白皙的面庞变得发黑发红、双手皴裂成“开口笑”,心也和这裂开的口子一样火辣辣地疼。有人需要克服南北差异,有人需要经受思念之苦,有人需要接受丰满理想和骨感现实的差距。也许只有这溅满泥浆的面容,才能证明咱是明明白白的黄种人。

  经过七年的历练,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我们,在地勘行业的风浪中,大浪淘沙、日益坚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煤田地质事业在老一辈地质人的艰苦奋斗中烙上辉煌,在青年血液的注入中壮大厚实,还将在未来小年轻的创新热情中不断刷新。虽然我不能冲向地质找矿的最前线,不能和野外的队友们并肩工作,但在我队创办的多经产业中,成为一名后方服务工作者是我莫大的荣幸。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en.我们是为绅士服务的绅士,我们是为淑女服务的淑女。

  如今,没有“七年之痒”,没有怠慢退缩,只有永不改变的初心和与日俱增的深情。我明白,只有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只有全身心地去热爱这份工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勤奋、敬业、诚信、进取,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种种挑战,去开拓煤田地质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为我队新的辉煌再立新功!

  最后,愿你和我一道:与九队共成长,做最美地质人!

九队 致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

规划经营部 李欣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九队,致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在崇山峻岭之中,或在深山荒野之中,或在湍急的河流之中,冒着狂风雨雪,顶着炎炎烈日,以山石鸟兽为友,以风霜雨雪为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用自己的信念和双脚丈量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为国家寻找可利用的矿产资源。苦和累是他们生活最浓烈的色彩和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忍受着艰险条件的生死考验,内心埋藏着对亲人的无比内疚,将青春写在大山里,把故事流淌在山泉中,把汗水洒遍大地。他们无怨无悔、勇往直前,他们,就是我们地勘人。

  今天在这里我为大家讲的就是关于地勘人的故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两位年轻人从成都地质学院毕业,怀揣着奉献地质的热情来到甘肃,扎根在我们九队天水皂郊的队部,结为伉俪并奉献自己的青春。屏幕上这位低头认真画图的年轻人,作为时任国家部委重要领导的女儿,在我们九队工作直到退休,(熟悉我们九队队史的人应该是能够认出来,这是历任九队队长的黄载仲、杜丽萍夫妇)。如果说现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大家都会说:你是不是傻!随随便便利用父亲的关系,夫妇二人就可以调到北京调到工作条件更好的地方,可是那时候他们并没有那样选择,而是选择直到退休都扎根在陇原大地。这两位前辈不仅仅是我地质专业的前辈,更是在我少年时非常崇拜和敬重的两位长辈,还记小时候经常跑去他们家,常常着迷他们家的大书架,夫妇二人说过一句话让我到现在都记忆深刻: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和良心就没什么遗憾的。长大后对这句话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谓的不遗憾其实就是真实的活着:不论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和平与喜悦。可以这样说,我们九队老一辈地勘人的青春是永不褪色的。

  从小看着那些背着仪器和地质锤奔波野外的叔叔阿姨,看着那些办公楼里通宵亮着灯编制地质报告的长辈,地质人便在我心里埋下了那么一份神圣。正是有了这一代代无私奉献的九队人,才有了我们九队发展到今天的成绩。“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是一种胸怀,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奉献。

  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我们地勘人的创造,也是地勘人的骄傲。六十年前,条件是那样的简陋,环境是那么艰苦,我们九队的前辈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在这陇原大地上,满怀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为祖国找好矿找大矿的责任心,为祖国奉献青春的胸怀,正是他们那样的执着和坚守,才有了那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为陇原大地找到一座座矿藏。

  参加工作以后,亲眼目睹那些我们九队青年一代挥洒热情与汗水的一幕幕;难忘09年在全国煤炭资源储量核查项目中勘察院全院同事们一连几个月无休,每天早上八点准时上班晚上八点才下班紧张奋战的镜头;难忘11年物探院的同事们冒着严寒和酷暑在陇东施工,在车辆无法靠近的区域,靠着人背肩扛的方式,翻高山,下深沟,反反复复,艰难完成一个又一个物理点的镜头。

  难忘12年物探院同事们在武威民勤盆地施工遭遇洪水被困,躲进沙堆避险,经历生死考验24个小时的危险镜头。难忘17年,和工勘院的同事们加班到凌晨紧张的编制标书的镜头,难忘工勘院的同事们施工天祝矿山恢复治理项目顶着烈日和风雪跋山涉水的镜头。在座的同事们,这样默默奉献的镜头还有很多很多,

  九队地勘人,是一只顽强拼搏的年轻队伍,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有着火焰般的热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新时代永不褪色的“三光荣”精神,践行着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地质人无私奉献的正能量,留下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写下自己永不褪色的青春。

  九队建队60年如今发展壮大到现在的业务规模和人才框架,正是靠着我们局、队各级掌舵人顽强睿智领导,靠着一代代九队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默默无闻的付出,创造出现在的三地五片、十个实体、多种经营、拥有先进的地勘设备和精密仪器的规模,

  我们九队地质人将始终保持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坚守信念、敢为人先、建功立业、艰苦奋斗;继承和发扬地勘人三光荣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新的转折点,把九队各项事业推向新的台阶,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华丽转身,谱写新时代九队人永不褪色的青春之歌。

四季流转 初心不变

安全管理科 王江艳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一首《勘探队员之歌》,道出了地勘人忠心与豪情齐飞,责任与使命共存的热血与激情。犹记得第一次去钻机检查时内心的震撼,作为安全科的一名新兵,我当时看到的不是任何的安全隐患,而是满眼的荒芜、窒息的绝望,布满油污的双手、晒的黝黑的面孔。

  工作时间长了,才知道这就是地勘人工作的常态。春夏秋冬,年年岁岁,循环往复……

  春天,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我们测绘人早已整装待发,甚至等不及出工前号角的吹响,便扛着仪器,立起撑杆,奔走在田间地头、高山沟壑。早春的清晨依旧有些寒冷,可他们的步伐却是那样坚定有力。他们爬过山、蹚过河,跨越凹凸的残垣,头顶星辰,脚踏黄土,绘制着自己的无悔青春。

  夏天,阳光肆无忌惮地炙烤着大地,马路被晒得发烫。但炎热并不能影响物探人完成任务的决心,汗水浸湿了身上的衣服,口角干渴得发白,但却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项目不分大小,施工地点不分远近,物探人总是把所有的力量汇集在双臂,撸起袖子在市场浪潮中甘当勇敢的弄潮儿,也是在一次次的搏击中,他们练就了坚毅的信念和胆识。加油干,拼命干,走出一条我们物探人的路。

  秋天,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地勘人也像庄稼人一样,迎着秋风,把自己的成果收割回来。一年来,野外生活的磨炼让地勘人的皮肤变得更加黝黑结实,脸上的笑容也像金灿灿的阳光一样。他们总说:“看到这一摞摞煤炭储量报告、一排排岩芯标本,所有的苦和累都一扫而光了。”就是这一颗颗简单朴实的心,像石榴一样,在朴实无华的外表下藏着耀眼夺目的光;就是这一份份执着顽强的坚守,指引着地勘人找到一个个富饶的矿藏。

  数九寒冬,他们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评述一年来工作的功过得失,想用最耀眼的姿态来迎接新的一年。

  茫茫人海中,山川大地间,他们也许并不起眼,但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在为地勘事业默默奉献着,也正是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勤奋、他们的昂扬斗志让我开始了解了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感恩。使我逐渐认识到工作不仅仅是保障生活的基础,更是体现个人能力与价值的重要途径,我们因工作而充实,因出色的成绩而自信,更因可以逐渐去实现梦想而伟大。

  空谈误事,实干兴邦。我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博大精深的施政纲领。但是我深知事业如山。无论在哪里,在什么岗位,我都默默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把这份平凡的工作做好,人生的意义就是从做好每一份平凡工作开始。追求和梦想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升华和成长。

  在和九队共成长的四年里,亲眼见证了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市场持续低迷、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常态下队领导带领全队职工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没有消极懈怠,奉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怀着最初的地质梦,高喊着当年的誓言,不断调整主业,强化延伸业,发展多经产业,在我们共同庆祝建队60周年的今天已形成地质勘查、钻探施工、地勘延伸、宾馆旅游和现代农业等产业相结合的转型跨越发展新格局,呈现经济发展、队伍稳定、单位和谐的良好局面。

  六十年,白驹过隙,风雨与硕果同行!六十年,辉煌如斯,沧桑和凯歌合奏!经过60年的积淀和发展,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蓝图已经绘就,战鼓已经敲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和队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足够的动力、足够的信心、足够的能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更加豪迈的情怀,以更加矫健的步伐,开启九队新的华章。

寒来暑往 风雨兼程

总工办公室 张献文

  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这是地质人的真实写照,很少有人能成为地质人,很少有人能坚持成为地质人,也很少有人能自豪的说我是一名地质人,因为真的太艰辛¬——脚踏实地、风霜雪雨、艰苦朴素仿佛是地质事业的代名词,寒来暑往,脚踏实地,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在冰山雪岭、在地下深部矿区工作,地质人用双脚丈量我们的地球。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一看,“嗯?地质系?这是要和李四光做同行了吗?”我表示不干,因为觉得太low,你们想象一下,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每天戴着大草帽,背着帆布包,包里揣着锤子、放大镜、罗盘,石头(专业叫法岩石)奔波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攀爬陡峭险峻的高山,左脚刚踩到泥,右脚又迈进水坑。大家也许觉得我说的夸张,但是我真的过过这样的生活,当同龄的女孩子打着阳伞,吹着空调,喝着咖啡过着小情调的日子的时候,漆黑如炭的地质女们大约兴许去攀岩了,又去践行鲁迅先生“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真知灼见了,这大约就是地质人;有人说你们搞地质的可以免费旅旅游,今天在阿尔卑斯山查看冰川,明天又跑去南极看企鹅了,南极科考船都有你们的一席之地,在大海上看日出日落真是非同一般的感觉啊,东奔西跑跟风一样自由,然而真的自由吗?大约他们很难体会到一个一年365天,有300天奔波在外的人对家的思念;也无法苟同一堆大老爷们就着馒头咸菜对家常美味怀念,即使是一盘土豆丝,也会成为一场严肃的谈话主题吧?更加无法想象对老婆怀孕、分娩都不能陪伴在身边的愧疚;孩子成长的过程无法随时关注、不时引导的缺憾;父母生病时不能床前尽孝的辛酸;逢年过节独自在外的孤独,常年奔波的艰辛;对家中大大小小的事物的缺席的遗憾,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但我们也很自豪,因为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我们有一群可爱的小伙伴,曾经骑着马儿跑遍陇原大地,祁连山下渭水河边,有我们跋山涉水的足迹,时过境迁,如今的我们已经可以开着“小宝马”走南闯北啦,不变的是地质人的执着与热忱,这里的样品要多采一点,那里的方位角还要再打一下,恩,这条断层露头不太明显,需要再爬一座山看看…….科技是在不断发展,地质工作的手段也不断更新,地质工作者趴在投图台上细细勾勒的背影永远不会变,对着岩石认真揣摩的身影不会变,相互探讨精益求精的执着更不会变;我们应该感到自豪,陇原大地上灯火通明、钻机轰鸣的大会战中穿梭着我们忙碌的身影,新庄的农家大院里蹲着吃饭的那一排不正是我们可爱的小伙伴么?深更半夜爬起来守煤的不正是我们自己吗?报告通过评审时我们欢呼雀跃,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夜以继日的工作成果得到了认可,意味着人民安居乐业时有我们默默的付出,国家大数据统计有我们的绵薄之力,谁能说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建设、嫦娥升宫没有我们地质人的默默付出呢?我们终于以自身的努力在国家四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们也许并不是时代的英雄,我们没有创造历史,但我们地质人也是推动历史滚滚车轮向前的奠基石!

  关于未来我们有很多设想,也许我们不再局限于地质找矿,生态环境修复、矿山绿色建设、旅游地质开发、城市基础建设、灾害预警等等都将有我们忙碌的身影,我们将更加深入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未来的未来,也许我们还会在月球、火星、木星上开展地质工作,所以加油吧,小伙伴们,愿我们寒来暑往,四季如歌。

春华秋实六十载 乘风扬帆再远航

——谱一四九队建队60周年华章

  党委工作部 任 斌

  谨以此文向九队60华诞献礼,向每一位为九队建设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地勘人致敬。

  风雨一甲子 奋进新时代

  正当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成立60周年!

  时光荏苒,抚今追昔。

  几代一四九队煤田地质人不忘初心、使命担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辗转跋涉于陇原大地的山野之间,以青春、汗水和生命浇筑了甘肃煤炭工业这座巍峨耸立的大厦,为甘肃的改革开放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打造出一支志存高远、敢于吃苦、砥砺前行的优秀职工队伍。

  细数这6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感慨万千……

  艰苦奋斗 驰骋陇原建功业

  1958年,踯躅于甘肃陇东的一支煤勘人,随着首次发现了华亭大向斜构造的喜讯,在一三四队华亭工区的基础上成立了一四九队,来自全国各地的勘探队员汇聚一起,在陇原大地上为祖国寻找着富饶的矿藏。上世纪六十年代,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我队职工过着“以菜代粮”的艰苦生活,奋战在山大沟深的陇东基地,先后发现了华亭、新窑、安口、赤城等煤田,为甘肃省基础能源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文革”结束后,我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转战永登窑街开展普查勘探,探明煤炭储量1.3亿吨。80年代,我队又在窑街以东、海石湾以西的深部扩大区中发现了海石湾煤田,探明煤炭储量3亿多吨,促使昔日荒芜的海石湾镇逐步建成了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新兴工业城镇,这是“六五”期间我队的一个重大贡献。历史不会忘记,甘肃的华亭、窑街两大煤田,都记载着九队人光辉的勘探业绩。

  风雨道路是曲折的。上世纪90年代初,我队被列为首批转产单位,事业费锐减,勘探无任务,生产靠市场,职工大量下岗,主业几近灭世,我队遇到了建队以来最大的危机。为了生存,为了养活队伍,我队先后开办第三产业,北上天津、南下广州承揽桩基、水井等社会项目。全队职工勒紧裤腰带过了十年艰苦的日子,终于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的冲击。

  到了新世纪初,面对重重困难,当时的领导班子勇挑重担、大胆决策,抓住省地毯公司拍卖兰州东岗地产的机遇,一举拿下了7.5亩的宝贵地产,从此改变了我队的命运。九队人浴火重生、重立家业,渐渐撑起了希望与未来。

  改革探索 立足主业创辉煌

  经受了伤痛,就知道艰辛;看到了希望,方知道拼搏。九队人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地勘单位没有了主业就没有了希望。因此,自2005年起,我队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地勘主业,队勘查院、物探院相继成立了,以陇东为据点,打进宁夏等地,承揽了一大批地勘项目。特别是在陇东勘查中发现了灵台南煤田,取得了地质找矿新突破。

  2010—2013年,和其他兄弟单位一样,是我队发展最快、质量最好、最为辉煌的时期。借陇东大会战之机遇,我队乘势快上,2011年钻探进尺首次突破10万米大关,创造产值过亿元;2012年进尺突破20万米大关,创造产值2.3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峰;2013年成功中标并完成华能新庄补充勘探项目,创造了建队以来独立承揽社会项目之最的好成绩……

  在此期间,我队不仅取得了项目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点突破,而且在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上全面开花。连年引进本科及以上毕业生40多人,购置XY-8钻机、Aries地震仪等大型设备10余台(套),组建了体育队和文艺队。特别在民生建设方面,实施了八里窑基地系列改造,接通了天然气,建成了天水北关花园式住宅小区,建起了武威农场新农村住宅,“三地五片”基地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九队人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收获着金色的果实。

  与时俱进 科学规划绘蓝图

  2014年起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地勘行业又进入了发展的疲软期和阵痛期,我队也再次陷入了发展困境。穷则变,变则通,路就在脚下。近五年,通过不断地强技术、拓领域、闯市场、抓项目、促管理,我队终于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一是努力保持地勘主业发展不动摇,大力提升勘查技术与科研水平;二是重点拓展地勘延伸产业范畴,主动融入大地质大市场和地方经济建设;三是优化发展多种经营产业,以强劲动力助推事业发展。在这条思路引领下,我队主业上由传统的煤田地质勘查拓展为区域地质调查、煤层气勘查和金属非金属多矿种勘查研究,在省地勘基金项目的申报上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延伸产业上自2013年初成立队工程地质勘察院后,近几年又相继成立了数码测绘院、国土资源规划院、基础工程公司和武威勘查规划院等新兴实体,紧抓生态文明建设、矿山恢复治理、城市基础建设和农村土地确权等发展机遇,使得经济贡献值逐年增高,施工技术力量逐年增强;多经产业上在优化发展兰州华辰宾馆营销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甘肃陇原森茂农林有限责任公司,相继开发了千亩优质苗木培育种植项目和12万只蛋鸡养殖项目,促使三产项目充分发挥扩大经营、安置职工和维护稳定的作用。

  经过60年的风雨辗转和艰苦付出,我队逐步发展形成了“三地五片”的分布模式和十部门、十实体、两物业中心的整体架构;通过资质、人力资源及装备技术水平的逐年提升,加之近几年的优化快速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资源勘查、工程勘察、钻探施工、测量测绘、地灾治理、矿山服务、宾馆旅游以及现代农业等产业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格局,逐步呈现出组织强健、事业进步、队伍稳定、单位和谐的良好发展局面。

  同胞们,朋友们,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新一代九队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委和省局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地质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三个融入”的发展战略为引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全队各项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幸福美丽的新甘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不忘初心讲奉献 砥砺前行创佳绩

华辰宾馆 任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志:

  大家好!作为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的一员,在建队60年之际,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参加这次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初心讲奉献,砥砺前行创佳绩。

  身在地质队,皆为地质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为国家寻找更多的能源。在一四九队这个集体里,我们同舟共济,乐此不疲,努力实现着共同的梦想。我们为每一个项目的圆满完成而心潮澎湃,更为地质事业的每一次跨越而欢欣鼓舞。

  建队六十年,六十年峥嵘岁月,一甲子荣辱沧桑。

  六十年,团结拼搏、锐意改革的进取之心没有改。

  六十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没有变。

  六十年,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传统没有丢。

  六十年,克难攻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风雨兼程、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会忘。

  六十年,不畏艰险、披荆斩棘、胸怀家园、夙夜在公,用热血和汗水,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建队六十年来,我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我们的青春,创造,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我们戴着安全帽,握着刹把,扳着牙钳,在隆隆的钻机声中挥汗如雨 满身泥泞;背着地质包穿着登山鞋,手握GPS,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立足地质勘查主业,加强科研攻关。

  建队六十年来,几代地质工作者默默奉献一生,他们远离繁华的都市,离开温暖的家庭,头顶着烈日,脚踩着寒霜,多少人的头发就是这样的奔波中由黑变白,多少的家庭,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了无数寒暑,只因他们是地质人,他们是地质人的家属,时代变了,地质人的这份艰辛执着却从未改变。

  经过几代的努力,经过时代的变迁,我队目前拥有固体矿产勘查、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查、气体矿产勘查甲级、水工环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测绘乙级、地质灾害评估勘察设计三项乙级等诸多资质,为甘肃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甘肃省的发展强大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以地勘主业为支撑,全面融入全省经济发展大潮,不断发展壮大地勘经济,多方承揽勘查及测试项目,依靠项目滚动发展,既保障省内资源,又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树立了“甘肃煤田”的良好信誉;积极开拓煤层气、地质技术研究、煤炭质量测试与分析,加快发展煤矿安全产品检测检验、煤炭综合利用与洁净利用研究、岩土力学与建筑工程试验研究、地质勘查与施工技术,着力延伸主业产业链,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革命事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样的,我们在一四九队担任的各项工作都是在齐心协力保障地勘工作顺利完成,地勘队蓬勃发展。习总书记说,不忘初心须忠诚担当奉献。从我成为地质人的那时候起,就坚定了“扎根地质队,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信念,地质行业工作性质和条件,决定了选择了它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牺牲。

  在农场工作期间,虽然我没有在“用脚步丈量地球”的地质勘探工作一线,但我在后方的鸡蛋销售工作中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也许我不能成为钻出矿井的那根锋利的钻头,但我愿做一颗在农场里敬业勤奋的螺丝钉;冒严寒,战酷暑,建设农场也是为一四九队的全面发展做贡献,为保障地勘事业出力量。

  “以艰苦奋斗为荣”,是一种可贵的优良品质。在物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在劳动态度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进取精神上要奋发向上,勇于改革,善于探索;在品格风貌上要提倡先人后己,廉洁奉公。

  调任到华辰宾馆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有担当、讲奉献,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积极关注宾馆未来的发展,努力配合领导的指示与要求,树立宾馆“星级”品牌意识;在培训活动中学习技能,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提高宾馆服务水平;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危机意识;团结同事,增强团队凝聚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携起手来为宾馆未来发展更上一层楼添砖加瓦。

  敬业、爱岗、奉献是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的事。做好自己,配合他人,创造环境,这就是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岗位就意味着责任,只有对岗位工作敬业,才会全力以赴,才不会找借口,才能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只有将个人的价值与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生命价值才能得以完美展现。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并惠及了世界。面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一四九队紧跟时代,以项目建设为平台,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融入大地质,融入地方经济,融入铁路、公路、机场建设这 “三个融入”的总思路,大力调整主业方向,努力强化延伸业,不断发展多经业,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为保证,努力构建地质勘查、钻探施工、地勘延伸、宾馆旅游和现代农业等产业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我们每位员工发扬“砥砺前行创佳绩”的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立足自我,目光长远,不忘初心,爱岗敬业。

  或许我们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我相信,无数个平凡就成就了伟大,也许我们的作用还很渺小,但我们的未来和空间却无比广阔!

  我们之所以能在建队60年的时间里取得优异的成绩,靠的就是一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靠的就是一批又一批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优秀地质工作者。能有幸同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人一起从事伟大的事业我感到无比自豪!让我们一起携手,不忘初心讲奉献,砥砺前行创佳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栉风沐雨铸辉煌

财务资产科 蒲文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栉风沐雨铸辉煌——庆祝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建队60周年》。

  清晨,太阳还在沉睡,露珠,已在山林间高高挂起,地质队员们背起行装,拿上地质人的三大武器,出发了……泥土也罢,沙子也行,那一个个地质年代的见证,那一处处沧海桑田的遗迹,把我们带进每一个机器轰鸣的钻场,带进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地层,那是煤田地质人战霜雪、斗风雨,越岭翻山,为祖国的地勘事业献出的青春和热血。

  2018年,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迎来六十华诞。60年风雨兼程,一四九队继承和发扬地质工作者“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以其“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攻坚克难,打了一个个漂亮仗,取得了令人赞叹的辉煌业绩。

  从连绵不断的祁连山到一望无垠的腾格里沙漠,从雄伟挺拔的六盘山到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在巍巍钻塔的脚下,在煤田地质人的身后,是一座又一座崛起的矿井和能源基地。靖远、山丹、阿干镇,窑街、华亭、九条岭,这一个个曾经荒无人烟的地方,因为钻机和勘探队员的进驻,名字开始传播,车辙开始延伸。这一个个响亮的名称,无不凝聚着煤田地质人拼搏的心血和非凡的智慧。60年的峥嵘岁月,老一辈地质人筚路褴褛、披荆斩棘,向着地球深处钻进;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新一代地质人又迈着矫健的步伐,踏上地质找矿的新征程,用黝黑的皮肤和匆忙的身影诠释着青春的价值。

  地质队员们常年奔波在野外和钻场,层层叠叠的等高线,描绘着他们的人生,密密麻麻的坐标点,记录着他们的足迹。在怪石嶙峋的荒山秃岭,在翠荫叠嶂的茂密丛林,他们举起地质锤在高高的山峦上刻下一个又一个标记。长河落日的美景永远吸引不了他们驻足的目光,小桥流水的惬意也永远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因为那深埋的宝藏才是他们坚持不懈的追求,那闪光的乌金才是他们翻山越岭的目标。

  在这里让我不禁想起一本书——《温家宝地质笔记》。这本书里不仅有作者立志高远的精神追求,而且有很多非常具体的工作与学习方法可以参考。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全书1/3篇幅是笔记手迹影印件,或图文对应,或以图代文,这些笔记影印件字迹隽秀,书写工整,真实生动的反映了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他在日记写到:“为了定一个点,有时要跑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从不敢马虎。我从未定一个遥测点,因为我的良知不允许我这样做。我绝不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释,哪怕多爬两小时的山,我也要到实地进行观测,认真的记下自己看到的一切。”

  从书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他们身上闪亮的地质人精神。四十多年前,刚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的温总理,带着简单的行囊,告别了父母,独自踏上了从北京开往兰州的火车,两天两夜后,到达了兰州,再从兰州到酒泉,又走了一天一夜,温总理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他人生起点的地方,这里是一切的原点,苦难与辉煌均在这里发酵。吃苦不只是一种艰苦工作环境下的无奈,更是一种精神品质。在作者写的序言里我们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曾经的艰难困苦对他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他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字。他说,多难不仅仅兴邦,更可以兴个人。一个人只有经历过困难,才不惧怕困难;一个人只有经历过苦难,才知道苦难的意义。苦难,不是考验,而是必由之路。

  每一个春天的季节,地质人背起厚重的行囊,风尘仆仆,穿行在山风料峭的幽谷,穿行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穿行在连绵无际的山原。多少年过去了,钻塔四角堆积的锈迹,见证了季节变换遗留的风霜;精确详实的地质报告,刻录了地质人拼搏奋进的足迹。多少年来,地质人就是这样,朴实的奉献着青春年华,他们以荒野山河为家,与日月星辰为伴,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山泉,在默默无闻中承受着思念,在艰苦朴素中忍受着寂寞。

  地质这条路,辛苦!然而我们每一个人却都走得这样坚定、踏实,因为我们坚信,青春的奉献驻扎在这里,奉献的青春成长在这里。让我们争做建功立业的先行者,争做科技进步的推动者,把青春的活力化作创造的灵感,将青春的激情化为前行的动力,用青春之歌唱响改革奋进的号角,用飞扬的青春谱写煤田地质事业新的壮丽篇章!

  篝火熊熊燃不尽片片豪情,钻塔巍巍压不倒铁骨铮铮。

  如果说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批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地质人,那么明天,我们将抢抓机遇,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为一四九队的蓬勃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立足本职工作 传承地质精神

劳动人事科 张福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是张福君,地质单位的一名人事工作者,2008年12月我正式成为一名地质人,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我算不上一名真真正正的地质人,因为我没有打过钻,没有探过矿,也没有做过地质勘查,甚至没有正式的出过野外。

  但是十年来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环境的恶劣,感受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苦,看到了地质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作为一名人事工作者的我常常纳闷,明明花名册上有将近三百职工,为何在单位上班的却寥寥无几呢?很快这个疑问就有了答案,就在快要临近春节的一天,单位上突然就热闹了起来,一些皮肤黝黑,面容沧桑的小伙子在单位上活跃了起来,他们来报工、报野外。原来是我们在野外工作的地质儿郎们回来了,我渐渐的知道,因为地质事业工作的特殊性质,我们工作主战场不是在办公楼里,而是在险峻的高山里,在苍凉的戈壁上,在茫茫的沙海中,听起来似乎有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浪漫意境,然而我们的地质人要在毫无人烟的沙漠,在茫无边际的戈壁,在与世隔绝的大山长期作业,过着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生活。常年远离城市,离开亲人朋友,本身就是一种折磨,何况他们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苦吗?苦!累吗?累!放弃吗?绝不,每一份高质量的地质报告就是一份至上的献礼,每一个完美的钻孔就是一份最高的奖励,这就是献身地质的精神,是乐在其中的地质人的精神,是常人难以体会的独具魅力的精神大餐。

  地质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又是一项为后人栽树、为后代造福的工作,特别需要奉献精神。为此,地质队伍中才有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响亮口号。

  人身在世,总要有人生目标,总要有发展方向。既然把地质事业作为终身职业,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如何做才能不辜负这份庄严的选择呢!对于在平凡岗位工作的我们来说最直接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只有四个字,爱岗、敬业。怎样才算爱岗,怎样才算敬业呢,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就是敬业,这就是爱岗!

  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是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延展,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说它平凡,因为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应该具备的;而它又是伟大的,因为伟大出自平凡,没有平凡的爱岗敬业,就没有伟大的奉献。

  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对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这就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为单位做出贡献。而你我立足于本职工作上,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必将成为单位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我是一名普通的地质人事工作人员,经过了这么多年,我虽不曾像那些优秀的劳模、先进工作者们一样,取得非常卓越的成绩。但滴水可见太阳,我坚信立足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兢兢业业,哪怕是一颗螺丝钉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只要真心为民服务,哪怕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也终究会点亮整个夜空。

  建队60年,风雨兼程60年,荣辱兴衰60年,地质先辈们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地质精神也指引了我们60年。

  让我们立足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将地质人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扬力争上游,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争取最大的跨越式发展。

  让我们迈开步子,从一点一滴的本职工作做起,用辛勤的劳动美创造我们共同的九队梦、地勘梦、中国梦!

  谢谢大家!

奉献森茂 追求卓越

森茂公司 常艳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奉献森茂,追求卓越”。

  60年岁月征程,甘肃煤田地质局149队迎来了她60华诞,60年里,全队地勘工作者充分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的地勘精神,在队党委、队行政的引领下,地质找矿成果累累、三产发展势头蓬勃,在市场开拓、主业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职工谋福利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为地勘事业发展,第三产业开拓制定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三年前我怀揣着青春的梦想来到森茂公司。映入眼帘的是花园式的办公生活场区和退休老同志朴素的身影及沧桑的面容。他们同我们一样曾经风华正茂,洋溢着青春的笑脸,面对农场的农业建设,他们从来不怕困难。他们曾经将辛勤耕耘的身影印刻在149队武威农场贫瘠的沙漠中,将无私奉献的不悔镌刻在岁月的里程碑上。他们是一批没有节假日,始终以场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不向组织讲条件、要报酬,拼着一颗红心,为农场事业无私奉献的地勘人,农场对于他们就像“安泰离不开大地”,正是他们的这种境界,忘我的工作作风,盘活了农场资源,鼓励着后人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促使149三产转型升级,使武威农场在戈壁滩上显现生机。

  2015年紧抓农业改革际遇,经过队党委行政的市场调研,森茂公司朝气蓬勃的诞生了,这为我队盘活土地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实现转型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初期承担了1000亩优质苗木种植和12万蛋鸡养殖两个项目建设任务。

  在森茂人不屈不挠,勇于开拓,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鼓舞下,经过森茂公司全体同仁的齐心努力,克服了远离城市的孤单和无助,承受着大漠戈壁,飞沙走石,干旱少雨等极其恶劣的环境,终于在2015年底迎来了第一批12万蛋鸡的顺利投产。初次在河西走廊地区形成规模最大、设备自动化程度最先进的结合现代农业的花园式养殖场。

  这足以证明在我们森茂公司的职工队伍里,也不乏地质人的传统精神。在每次淘鸡、进鸡、种植苗木等负荷工作及日常学习中,使我感受到了前辈们父爱厚如山的教导,母爱柔如水的关照,这份爱使初出茅庐的我感到仿佛回到了家,回到了昨天,对这份呵护和关心,我内心万分感激,打断了我曾经无数次离开还是留下的思想念头,鼓励着我真正融入集体,融入森茂公司这个大家庭!

  从此,每晚的电话粥也不熬了,夜深人静对家人的思念也淡了,我开始全力武装,卸下象牙塔中娇气稚嫩的保护壳,来到田间地头,来到蔬菜大棚,来到鸡舍和蛋库,为森茂公司的建设使出微薄之力。这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朴实语言中蕴藏的深刻含义;体验到了在沙漠里工作,就好似在一个大蒸笼里,整天顶着烈日,脚踏热沙,出去一身汗,回来一身泥的艰辛!等等如此枯燥的生活给了我不一样的经历,平凡的工作为我的青春赋予了不平凡的含义。岁月之于我们,也是一种重托,我们必将发现生活的美。

  每当工作闲暇之余,三五成群,走在乡间小道,一起捕捉生活的美,会发现一排排整齐的白杨站在道路两旁,冬天为我们遮风挡沙,春夏为我们遮阴避暑,秋天为我们点缀生活。每当走在农场千亩苗木基地,看到绿意盎然的苗木挺拔整齐,充满生机活力,等待着我们的呵护时,我深感自豪和敬畏。傍晚的院子里小孩打打闹闹,球场上青少年健壮的身体活蹦乱跳,很是热闹,慢慢的我们适应了许许多多的不习惯,学会了在贴近大自然的静默中享受和疗养。

  在享受和疗养中,我躲避了世事的繁杂和浮躁,重温了财务会计初心,渐渐养成了凡事按照流程走,凡事按照规章办,凡事要本着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习惯。

  正是这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责任感,好似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却有力地推动着我。责任感是一种信念,一种坚守,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价值观。它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壮举,只需要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努力。

  我坚信在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的伟大号召下,在项目精细化管理,以“人养设备、设备养鸡、蛋鸡养人”管理理念的正确指引下,森茂公司将会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等种种困难,朝着高科技、高效益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景观苗木经济,为生态环境治理做出贡献,为后人留下一片蓝天白云。

  习总书记号召我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地质人干出了伟大的地质事业。习总书记强调“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作为地质队伍的新青年,肩负的担子是沉甸甸的,我们将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我们遵循的格言是:位不在高,爱岗就行,权不在大,奉献则灵,既是森茂人,就要为公司发展无私奉献,既是森茂人,就要为公司发展出力流汗。同事们,新时代到来之际,让我们继续践行“争先行、比贡献、敢担当、有作为”的甘煤地勘精神,为149队的地质事业奋斗和努力吧!

地勘伴我成长 测绘与我同行

数码测绘院 白 媛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队党委、团委组织本次活动,为我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我演讲的题目是《地勘伴我成长,测绘与我同行》

  世间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正巧””,当无数个“正巧”碰到一起的时候总是那么的恰恰好。正如我与地勘事业有着那么多的“正巧”,今天“正巧”就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与地勘测绘的“正巧”之缘。

  那一年,我“正巧”出生在一个地质人的家庭,从此血液里流淌着地质人小小DNA。我的父辈是一名地质钻探工人,他所在的907钻机在阿干施工31-5号孔于孔深983.37米--1008.20米处见到真厚煤层9.88米。曾经在1979年被甘肃煤炭勘探总公司评为先进集体,这是我向往地勘事业的启蒙,是我了解地质人“三光荣”优良传统的开始。

  那一年,我“正巧”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地大矿大,更没有考上清华北大,“正巧”我考上了靖远煤校,从此与地勘测绘结缘。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我掌握了很多测绘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渐渐的我明白了测绘是做什么的,明白了测绘人的重要性,慢慢的我喜欢上了这门学科。

  那一年,149队“正巧”招考一名测绘工程专业人员,我“正巧”有幸被录取,从此我成为了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的一份子,开始了我的地勘生涯。

  那一年,不断发展壮大的149队“正巧”成立了数码测绘院,我“正巧”从其他部门调到了数码测绘院,从此开始了我的测绘事业。终于我可以干和我专业对口的工作了,这是我多年来的愿望。

  但是那一年,我国“正巧”开展全国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工作,我“正巧”参加了土地确权项目,刚接触这个项目时我很被动,奔向社会的美好憧憬都被现实蹂躏的支离破碎。我所干的测绘工作好像和在学校学的完全不一样,我开始质疑我那经历了40年风风雨雨,依然经久不衰的母校,开始怀疑我的选择,我热衷的测绘事业,不是说测绘工作是这样的嘛,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同时我也从这样,变成这样,情绪一度低迷,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失落。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定位自己,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只有自觉转变思想、努力学习,主动适应发展才能找到出路。为了能尽快融入这酷酷的测绘事业,我积极主动努力工作,虚心听取前辈的意见,空余时间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现实中的测绘工作,热爱这份苦并快乐的工作。

  这一年,149队“正巧”风雨兼程经历了六十年。六十年来,一四九队共提交各类煤田地质勘探报告317件,施工钻孔1600个,累计完成钻探进尺86万米,地质填图11000平方公里,二维地震物理点8万多个,探明煤炭资源储量48亿吨。从1988年发现了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井田,为甘肃窑街矿区开发建设提供了新的资源,获得中国煤田地质总局颁发的“新资源发现奖”。到2005年,又在甘肃灵台发现煤炭资源2.02亿吨,被甘肃煤田地质局授予“新发现资源奖”,为甘肃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再到2017年,一四九队以三个融入总基调,致力于融入大地质融入地方经济融入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在地勘延伸业上得到极大拓展,成果颇丰。

  这几年,149队“正巧”在这届团结协作的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正巧”发展壮大到十个实体十个部门两个中心良好格局,我也“正巧”参加了这次演讲比赛与大家分享《地勘伴我成长,测绘与我同行》

  “正巧”,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代传承在地勘,初心不改创佳绩

勘查院 冀晓彤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勘查院的一名地质工作者,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三代传承在地勘,初心不改创佳绩》。

  多年前,有个小女孩,她跟随她的爸爸妈妈来到一个离家乡很远的陌生城市,小女孩憧憬着爸爸可以每天陪着她一起吃饭、学习、玩游戏。可是,现实是爸爸常年工作在外很少回一次家,很多时候小女孩都在努力记着爸爸的模样,她怕她忘记了。小女孩天天盼望着爸爸给她写信,看着信的时候她才会感觉到爸爸就在她身边......小女孩慢慢长大,她渐渐理解了爸爸的职业,她很敬佩爸爸,在她眼里爸爸就是个地质英雄,这个小女孩就是我的妈妈。

  学校毕业后,我妈妈选择从事了和她父亲一样的职业,并嫁给了与她父亲同样职业的爱人。她理解自己的爱人经常在野外的辛苦,理解直到我要出生前一个礼拜爱人才回来的无奈,更理解爱人千般不舍的离开自己和孩子出去工作的不忍。她边上班,边一人含辛茹苦带着我长大。

  如今,我也长大了。2017年3月,踏着和煦晨光,我无比兴奋地走进了地质局一四九队。望着熟悉的地质勘探标牌在晨光里熠熠生辉,那一刻,我既满足、激动又感慨、憧憬,地质勘探是我从小熟知和梦想的职业,而今终于梦想成真了。还记得高考后填报考志愿时,我所报考的大学就是老爸曾经上过的学校——成都理工大学。那时,老妈还骄傲的和老爸说,“看咱家女儿多像我”。

  我确实很像您,我也是一名荣耀的地质勘探人了,我们家三代人都曾经从事过或正在从事着地质勘探行业,我很骄傲,我是勘探人的后代,我很热爱、痴迷这份承传的事业,我将为之努力奋斗、拼搏不息,奉献着我的青春、热血、汗水和智慧。

  “做一个勇于担当,本领过硬、不怕吃苦的优秀地质勘探人”就成了我工作伊始的初心和梦想。

  工作中,我常常问自己,如何才能做好新时代地质勘探工作呢?我如何才能实现我的工作初心和梦想呢?

  我要做精进业务的地质勘探人。新时代地质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入职不久的我,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只有不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吸收新知识、理解新概念,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地勘工作。要始终坚持在边学边干、边悟边练中提高职业素养,在吃苦耐劳、勤学善思中提高业务水平,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潜力、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

  我要做勇于担当的地质勘探人。地质勘探工作肩负着掘地火照昊茫、愿苍生俱饱暖的光荣使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为国家能源安全探明家底,可以说职责重大,任务艰巨。“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我要以认真负责和勇于担当的“钉钉子”精神,精心完成各项制图工作任务,让地勘事业的鸿篇巨制中有自己标注的坐标。

  我要做踏实干事的地质勘探人。自从成为一名地质勘探人后,我对踏实敬业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从领导修改的每一个数据和标点中,我读懂了什么是榜样;从常年身在野外顾不上照顾家人的同事身上,我清楚了什么是敬业;从每个数据反复核查不错丝毫中,我牢记了什么是严谨。地质人终日与数据、制图为伍,与繁琐、枯燥为伴,我要循着他们的足迹踏实干事,赋予纷繁复杂的数据制图以独特的生命和意义,用黑白图纸描绘出地质勘探工作多彩画卷。

  我要做甘于奉献地质勘探人。我常常问自己,地质勘探人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是有点“傻”的人。因为我身边就是一群不计得失、一心为公的人。他们是不怕苦累的人,穿过田间沟壑,涉过溪河湍流,走过青石沙砬,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出了一份份数据;他们是守得住寂寞的人,每天图图画画,周而复始的勘探记录,依旧激情热血无怨无悔;他们是家庭观念“淡薄”的人,一心扑在地质事业上,顾不上妻儿家小;他们都是自我要求不高的人,不图虚名不谋利,甘为乌金做嫁衣。我要循着他们的身影学会奉献,虽然普通,却正直、质朴、伟岸、高尚。

  同事们,在这个风劲潮涌的新时代,我们自当扬帆破浪逐梦前行。人生,因为梦想而精彩;事业,因为执着而辉煌。溪流汇入大海方能成为永恒,我们要为新时代地质勘探事业蓬勃发展、再创佳绩汇聚一份力量!

炼 心

森茂公司 张成录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今天准备将我毕业之后在地勘单位的成长及工作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成长篇

  经历越多,坎坷越多,对人的成长越有帮助,相信自己,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并把每一件事尽力做到完美,这就叫成长。

  踏出校门,步入社会,有幸进入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工作,带着父亲再三的叮咛“多看多学多问,干活稳稳的,不要莽撞,尊重同事,注意安全”。开始了我的地勘人生。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刚入九队的自己,从一名钻工开始历练。刚到钻机,我对工作流程还不太清楚,但感觉自己的工作热情总是高于自己的工作任务。在一次工作任务中,班里少个人,兴奋的我就拿起管钳,心想终于能干个事了,不想一个48管钳我连端都端不平,好不容易搭到管子上,又拧不开,同事帮忙拧,管子是拧开了,可我却一头栽到泥浆池里去了。这一刻,我顿时为自己的自信感到了羞愧,也让我明白了要想干好活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要想和老班长们一样对工作熟练于心,需要一步一步的努力,不能急于求成。

  一次在山头接完母亲的电话后,就准备换工服去接4点班,班长交代让我注意看泥浆泵,由于地层已进入鄂尔多斯盆地—安定组,地层主要成分以松软泥岩为主,严重破坏泥浆,容易发生糊钻头—憋泵—烧钻的事故。对于学地质的我深知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全神贯注地看泥浆泵的压力表,观察泥浆泵的运转情况,声音是否异常,机器是否抖动等。在集中注意力看着一会儿后,因为惦念着母亲刚在接电话时反复说,家里都好,让我安心好好上班,不要拖单位后腿。联想到这几次通话中,都没有听见父亲的声音,总感觉有什么不对。思想出小差了,被班长发现了,他打了我一巴掌,说:“好好看着,有事下班了再想去,不然上面掉下来个东西把你砸了你都不知道,万一泥浆泵管子憋开把你打哈怎么办哩?”下班后班长叫我一起去上厕所,问我“你心里有啥事哩吗?都在一起上班,都当自己兄弟一样对待着哩,有啥事就说出来。”我说:“也没啥,就是我妈一直接电话反复说家里都好着哩,让我安心好好上班,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要拖单位后腿。可好几次我都没有听见我爸的声音,我总感觉不对。”班长说:“看来你懂事了,明天再打电话问下,你都来钻机快一年了,你知道这都是些大机器,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事故,天天听大家说,你也听哈不少着哩么,走,回,以后上班注意些,自己的安全自己要操心哩,别人给你操不了一辈子!”班长的话语重心长,带着浓浓的关爱。第二天下午,机长叫我去帐篷里,问我是不是家里有事,有事就请假回去,带着心事上班很不安全。之后老乡找我谈心,疏导我心里的疙瘩,也许是年龄相近,他也知道我父亲病重,时常住院,我们聊了好多。最后老乡说:“你也长大了,你家里也想让你成才,能独当一面,不告诉你就是让你安心好好工作,现在回去也影响不好,但是回不回还是要你自己看。”我又想了一晚,我回家去班里就少一个人,大家会增加工作强度,而且我现在回去,也会被爸爸骂回来,说我又给组织添麻烦了,影响不好。还是把这个孔干完再请假回家去......同事间这种简单的相处,处处充满关爱,我至今记忆至深。

  老机长们的以身作则、班长的关心、同事们的团结互助,让辛苦的工作,充满了浓浓的温情。淳朴的地勘人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感染着我,在他们身上除了拥有熟练、精湛的手艺外,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同事尽心尽力,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让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紧跟地勘人的脚步,继承老一辈地质人的优良传统,发扬能吃苦,肯吃苦的精神,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二、励志篇—给梦想一个机会

  一晃10年过去了,从一个毛头小子到成年人,从钻工到鉴定员,再到蛋鸡养殖、蛋品销售,大幅度的跨行,我顶着压力不断学习,不断前进,不断挑战自己。

  拿做岩心鉴定员来说吧,给我特别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做任何事都像搞岩心鉴定一样,要学会沟通。你不沟通就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会被自己的眼睛欺骗,最后的结果就是验收不合格。如果及时真诚地沟通了,还原现场真相,了解到当时钻进的速度快慢,憋泵与否,岩粉的情况,利用周边已有的资料数据,加上双方经验判断,再来判断结果,有些事就不会差的太远。小小的事,认真做,重复做,你就是专家,小小的事用心做,坚持做你就是赢家。我坚信每个岗位都有他不可替代的职责,只要我们做到尽心尽力,都会绽放它应有的美丽光环!

  来到农场,作为一名合格的饲养员你要做到1、熟悉设备,熟悉饲养设备的每一项功能,懂工作原理,熟练操作;2、定时喂料,及时检查水线;3、及时观察温度、湿度,及时调节风窗大小;4、及时观察蛋鸡的生理异常情况,产蛋情况,及时给药及时调整饲料;5、及时观察设备的运营情况,能想到的就及时完成解决掉。饲养工作虽然单调乏味,但是只要每天工作多操点心,长久工作会省心;每天工作多学点,以后工作快一点。

  做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正所谓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自感千难万难。

  销售对我而言,就像一个大染缸一样,把我从新染了一遍,自己的脾气,性格统统重新来过,工作充满着各种挑战。还记得刚到武威提着鸡蛋在小区里零卖,被城管追着撵着,为把客户引进门不断的做宣传,从周边的店铺开始上门推销,不断的被冷眼、扫地出门,总是无奈的碰一鼻子灰。从早上7点开店到晚9店盘店关门,一天下来,给客人陪笑,耐心解答宣传,回到家中一躺就睡着,可是经过好长一段时间后,销量还是跟不上,我十分焦心,这怎么对的起领导对我的信任?怎么对的起单位?

  新行业不会做可以学习,可以模仿,在了解了武威一些快销品的销售模式,了解了同行业的销售思路,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我很快从头开始把思路重新调整为:批发促零售,零售打品牌,品牌促发展。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总结更多的经验,才能知道出路在哪里!武威市场就这么大,走遍所有批发市场,走遍所有零售店面,各个大小超市,了解别人的进货渠道及价格,了解顾客最想要最满意的是哪种产品。再从成品食品渗透到食品加工厂,食材加工终点,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找寻信息,扑捉信息,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一遍遍的打电话一遍遍的上门,先让社会知道你的存在,再让社会信任你的产品。一个客户,百个客户,从点到片,再片到区,区到全市覆盖,先入住大家认可的商家商超等,再做到每个小区附近发展供应点,再找单位食堂,先得到当地政府认可,再找机会介绍推销。从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到现在按规划发展做,才知道武威市的供应量是很庞大的数字,井底之蛙走出来的那一刻,才知道世界这么大,我才明白,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此时做这个行业的我还年轻,有时间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力争5年打造一个品牌,最起码在本地都能家喻户晓的品牌。

  如今,每天清晨4点接电话在到晚8点回家休息,甚至有些时候连夜开车送货应顾客所急,每当我累到咬牙坚持不住的时候,总想起父亲生前给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好好努力、坚持,单位不会亏待你的”。我想,自己努力了结果总不会太差,从以前的一天卖几百斤到现在的几千斤,虽然鸡蛋市场很薄利,但我相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市场是跑出来的,市场在哪我就在哪。虽累但每天都能有一个预发展新合作意向客户作为动力在激励着我不段勇往直前,不断改进思路,在市场需求便利的条件下为降低成本更好的做到服务,更快的衔接市场价格,自己买辆小货车,挑战自我,负重奋进。

  销售行业即服务行业,我要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忠诚合作,积极乐观,努力开拓,勇往直前。力争客户满意,从而延伸人脉,良性循环,稳定续收,永续经营。

  忙碌起来一天的时间真的不够用,希望同事们珍惜眼前美好环境,珍惜时间,比起老家种地的父母,比起风雨无阻战斗在一线的钻探同事们,咱们的薪水和工作环境还是相当可以的吧!当你打发了时间,时间也会打发了你,趁年轻再不豁出去,就没有机会了,老鹰,没有艰苦的蜕变,就不会再有翱翔蓝天的机会!趁现在,突破自我,实现自我蜕变,实现梦想!

  感谢九队给我这个平台锻炼我,感谢领导给予我的指导与信任,感谢同事们给予我的帮助,我每一次的炼心,都让我懂得了坚持,懂得了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抓住机遇。我一定传承老一辈地勘人的光荣传统,地勘行业,我既然来了,我会做到更好!做事即做人,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提升单位形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提升单位实力!努力提高自我工作质量,提升单位品质!让我们一起团结一致,奉献单位,再创佳绩,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