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走过,怎会懂的(续)
时间:2014-08-27 16:38:55
与山共舞找煤人
4月11日,零下10摄氏度。驱车一个多小时,经过一条大坝、几座村庄、翻过几道山梁,终于到了目的地,这是队物探院承担的地研所天祝东大滩—古浪县新堡煤炭资源预查二维地震勘探项目。当天勘察区试验点的处理方案和资料都汇集于此。
该区域首次使用加拿大生产的ARAM--ARIESⅡ型高分辨率数字采集系统,SN4-60HZ数字检波器进行攻关,为了保证数字检波器波段质量,他们选择了气候条件较为理想的一天。
打开车厢门,一股夹杂着汽油味的冷气,伴随着嘈杂的发电机强劲的声音迎面扑来。在这个不足3平米的车厢内,一台计算机是野外“大脑”的全部装备。2名操作员已经连续工作10个小时。
这会儿,屏幕上红色区域出现了。同时,2公里外的可控爆炸装置放炮开始了。
“16000桩号接线完毕”!
“ 16000桩号可以充电”!
“16000桩号充电”! ……
仅仅30秒钟完成了一炮。
为了保证试验的科学性及可行性,自上线生产来,选择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不同激发条件﹑选择较佳激发层位进行点试验,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因素变化的原则进行。
太阳的余晖渐渐的退了下去,仪器车依旧发挥的大脑的作用。仪器员伸了个懒腰,穿着军大衣走到仪器车外,冷风扫过打了一个寒战。“这叫物理疗法,困了的时候理个精神。”仪器操作员幽默地说。
满身寒气的操作员回来,还没来得及坐下,对讲机里传来一位中音男子的声音:“井深5米,药量2公斤,单井准备完毕请指示。”这意味着今日井深试验﹑药量试验阶段的开始。
在零下10摄氏度的野外不停地前行﹑接线﹑起爆......每隔20米一个炮点。放炮工找到实际点位核实桩号,经确认后充电,之后操作员通过爆炸机发射信号激发炮点。这个重复的流程,操作员要进行数十次直至今天的任务结束。
4月20日7时,天色渐渐的亮了起来,未来的10个小时2名操作员将交替进行放炮程序确认和资料保存等工作。
爸爸,我想让夏天早点到来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
“夏天到来的时候。”
“爸爸,夏天什么时候到来?”
“你可以穿裙子的时候。”
“爸爸,我想让夏天早点到来。”
“为什么,想穿裙子了?”
“不是,我想让爸爸早些回家。”
5月1日,荒芜的大山深处,下药班班长黑蛋正在同4岁半的女儿通电话。女儿的话语,令黑蛋心里既甜又酸。他认真回答着女儿早已问过好多遍的问题。他知道,女儿是太想爸爸了。
这些年来,他一直奔波在打工的征程,一年难得回几次家。成家后,他在家中的日子加起来也凑不够一年。电话一直是他与妻儿的情感“依托”。
一年到头,也就春节期间短暂的团聚后一头扎进工作里。什么时候能回家还真说不好,对女儿的许诺也就像女儿的提问一样,一次又一次。
“物探人就是这样,工作在偏远艰苦的地方,别妻离子。不愿意到这么偏这么远的地方,如何养家糊口?”黑蛋说。
从陇东到河西,一路奔波着。由于勘查区域属高海拔多变的气候,生产进度较为缓慢。黑蛋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回家的时间。他心里清楚,女儿是那么热切地期盼着自己回去。
“爸爸我想你,再见。”放下电话,黑蛋的眼睛湿润了。“还好,坚持一天,再坚持一天......待项目结束了,腰包鼓了,这样的话,就可以给女儿买漂亮的裙子了”黑蛋边说边把身子转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