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九队领导班子践行群众路线改善民生纪实
时间:2013-11-28 14:50:39
务发展之实 谋民生之利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四九队领导班子紧扣“为民务实”,坚持即知即改、边整边改,把解决职工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作为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入点、突破点和落脚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四九队的基地素有“三地五片”之称。1958年建队至今,历经四次搬迁,目前在兰州、天水、武威有五处基地,管理难度大,历史遗留问题多。特别是90年代,地勘行业大萧条,冲击最严重的是一四九队,职工没饭吃,单位更没有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职工反映最强烈、最密集、最突出的就是基地改造、环境优化和住房问题。敢不敢于直面问题、善不善于解决问题,考验着一四九队领导班子的党性和能力。
经过前几届班子的不懈努力,2009年,天水北关建成一栋新楼,有96户职工搬进新居,尚有100多户职工翘首企盼单位能够再建两栋经适房。2010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把加快基地建设、职工住房需求、解决遗留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来抓,先后7次深入天水北关调研了解情况,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了建楼相关手续、拆迁、施工队伍的招标选拔、施工质量、进度等问题,分管领导蹲点驻守主抓协调。2011年,4#、5#楼建成,并完成了道路硬化,环境美化、职工活动中心等为一体的花园式小区,2012年,职工相继乔迁新居,基本解决了天水256户职工家属的住房问题。
近些年,一四九队抢抓西部大开发、甘肃陇东煤化工基地建设的机遇,紧抓项目建设这个着力点,综合实力得到较大提升,为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今年,一四九队将民生建设的重点转向武威和兰州。
武威农场始建于1969年,占地面积1406亩,现居住职工家属150多人。职工住房建于上世纪70年代,属干打垒土坯结构危房,这是一个被城市和新农村边缘化的角落。新一届领导班子多次赴武威农场调研,农场职工迫切希望改变目前的居住环境。今年上半年,局(公司)部分领导前往农场调研,并邀请武威国土局主要领导来到武威农场,目睹农场职工住房之破败不堪,切身感受到了职工生活的困难和居住环境的恶劣,他们当即形成共识,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给职工群众建设一个新家园。后经队务会议研究决定:分三个阶段实施武威农场建设,首先解决最为紧迫的危房改造及配套设施。说了就做,定了就干。时隔一月,农场新建基地上就飘起了彩旗,危房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职工对新家园有了盼头。按照规划,武威农场新居8月底落成,“十一”前搬迁进驻。同时,水电路改造正在有序进行。第二阶段实施土地整理项目、道路硬化。经多方努力,当地政府支持,我队农场已被武威市国土局列入高标准农田整理项目之一,近日已公告招标实施,十月底前完工。第三阶段要引进现代农业种植、生态园建设等项目,力争“十二五”末要将武威农场打造成生态宜居、经济发展的农业创收基地。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一四九队领导班子坚持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上级带动下级,层层推进,真抓实干,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把民生问题的解决推向深入。
兰州八里窑基地,两年协调未果的天燃气接入问题,经过与相邻企业的积极协商,近日取得突破,双方达成了协商共识,争取9月份接通;同时在上半年改造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护坡治理、道路硬化、院内平整绿化、3栋家属楼粉刷,以及文化室、锅炉房、职工之家、职工广场建设等工作,将其建成队部的后花园。
分散的基地管理难度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多,要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就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以更大的决心,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多地惠及民生。
目前,队上正在筹划利用天水皂郊基地位于天宝高速公路出口的有利条件,建设天水物流园区等项目,力争尽早形成新的多经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下功夫解决实际问题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四九队领导班子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回避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带动全队干部职工求真务实,集聚起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素质形象、顺应群众期待、实现转型跨越”的正能量,从而取得职工群众满意的效果。